端午节随笔

时间:2024-07-15 14:15:10
端午节随笔通用15篇

端午节随笔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随笔1

浅夏的早晨,突闻窗外飘来谈谈的粽香。我突然焕然大悟,随手翻开手机;哦!今日已是农历五月初四了,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时间可过得真快呀!我情不自禁默然感叹。随着年龄不断向前挺进,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何谓光阴似箭。

从字面上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午”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初午。”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二五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便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可谓是年年过,但就我而言;每年过节的心境不同,因而在每年端午到来之时,总喜欢用文字来绽放我过节之心境,以及浅析这个中华民族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据史书记载;端午节始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缓缓流淌了两千多年。在每年万物盛长的浅夏,你恍如恒古不变的汨罗江水,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血脉。

在每个色彩斑斓的五月,我总如期至约地守望你的归来———端午节。不管你是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是源于纪念背负血海深仇的伍子胥;或者是源于纪念孝女曹皒;又或是源于纪念古越民族图腾祭。在谈然而至的那一瞬间;我仿佛读懂了屈原那愤慨而激烈的悲歌;还慢慢地理解伍子胥的恨与偏激;也深深地体会曹娥深度忧郁的眼神;更注视着古越民族旧国故园的变迁。

端午节;我陶醉于你淡淡的粽香,痴迷于你《九章》《离骚》流淌的情怀;崇尚于你团结拼搏的龙舟精神。端午节———看着你;我仿佛迁越进去中华民族这条风花雪月又或战火纷飞;甚至是四分五裂的民族历史长河,每一莫是如此清晰,又是如此的发人深省。

端午节随笔2

端午快到了,社区有包粽子活动,下班后去社区包了几个粽子带回家,兴奋得很,因为长这么大来,这是第一次包粽子,虽然开始笨手笨脚抓不紧叶子及绳子但总算五花大绑的把粽子捆好了,外相还不错,得意了好久。

早上带了两个到公司给同事尝尝,不忘了吹嘘一下,这可是姐第一次包的粽子哦,捆得漂亮不?同事忙着往嘴里噻边翻了个白眼:“你一个湖北人,好意思说没包过粽子。”

第一次吃粽子应该是邻居从城里带回来的,我记得当时还纳闷:为什么用竹叶包糯米饭?还有哪来这么大的竹叶?,自称一个在山里窜来窜去的野孩子,一直没见过那么大片的竹叶,也许是这个原因,所以一直没有包成粽子吧。

老家对端午节不太重视,唯一带有节日色彩的是,端午那天,如何男女老少,都会特意出门割一捆艾草或是扯一些薄荷挖点清火解毒的草药拿回家挂在自家的'窗台上,听说当天采摘的最新鲜,效果最好。哪怕早上看到一片绿得晃眼睛的艾草,伸手便可得到,偏不摘,要留到端午那天再收割回来,拿到小河边仔细清洗干净,然后用麻绳虔诚的捆好挂在窗台上,听说可以辟邪,还能防止小孩长疮,长疙瘩。

到了夏天,在屋外乘凉时,点上一堆艾叶,浓浓的白烟,夹杂着艾叶特有的清香,熏蚊子正好,干艾叶香气清淡,招人喜欢少了青叶时的晦涩。

这几天冬天有睡前泡脚的习惯,往往都是加艾叶,便打电话提醒好,端午快到了,别忘了散步的功夫扯些艾叶回来,结果妈告诉我,现在没有艾草了,山上、田埂上都不长了,连以往成片的地方也是一根也找不到。记得两三年前,我也是打电话回去要艾草,我妈说,路边到处都是,要多少有多少,一会出去搞一麻袋你记得回来拿。才几个的功夫,艾草就从地上消失了,心痛我们的地球啊,就容不下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了么。

在广东吃过用艾叶做的粑粑,甜甜糯糯中带一点淡淡的苦味,味道很特别。还听说艾叶能煲汤,一直想找机会尝尝用苦涩的艾叶煮出来的“黑暗之汤”是什么味道,还没来得及试试,那些记忆中一阵风吹过,绿波翻滚成白浪、自还浓浓青涩味的艾草,却只能在药店里找到了。

端午吃到了亲手包的粽子,可是没有艾草了,一想到下次还有什么随手可得的东西在眼前消逝,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伤感和失落,又生出对现在正拥有的多了一份珍惜及感念。

因为,这世间最珍贵的莫过去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吧。

端午节随笔3

不觉又快要过端午节了,粽叶飘香,我似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味蕾蠕动,思维随动,不觉掀起了感情的波澜,我又想起了儿时过端午节,到坡地里去挖艾草、爬到门楼上放艾草、系着五彩绳跑到大街上蹦跳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字里行间飘荡着端午的粽子香。

那个年代的乡村,每逢过端午节的时候,仍一代代相传着古人的一种神秘说法,认为端午是“毒日”、“恶日”,会给世人带来某种灾祸,被越传越神,人们为了避邪,便有了过端午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过端午的时候正是夏季,容易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蛇蝎也易侵入,这个时期是最脆弱的时期。不管是什么原因,家家户户到了这个时候,都格外小心,想方设法避邪气、避蛇蝎。

儿时记得端午节这天,清晨起来就开始忙,各家各户女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无色的线拧成小绳,系到孩子们的手腕、脚腕上,大人们在为孩子们系“五彩绳“的时候,都叮嘱要闭住嘴,不说话,直到手上、脚上都系上了才能说话。手上系着的“五彩绳”叫“手锁”, 脚上系着的则叫“脚锁”, 因都是用五彩绳系的,所以统称为“五锁”。

系好了“五锁”,大人们就叮嘱说,戴上“五锁”能避邪,尤其是避蛇,蛇见了脚上缠着花花绿绿的“五锁’都会离得远远的。还有,这“五锁”不能随便丢弃,如果第二天不想戴了,只能把它丢到河里,把这种瘟疫类的东西彻底冲走。儿时的我不管信不信,都会像鸡啄米似的点头称是,而且戴在手上、脚上还显得很漂亮,小伙伴们都是这样,还故意跑到大街上,逗趣似的伸伸手、伸伸脚,展示展示自己的“五锁”,歪歪头、低低头地看看别人的“五锁”, 比试着谁的更漂亮些。

有了这个避邪避蛇的“保护伞”,我和小伙伴们就嬉闹着跑到大约四五里外的山上、坡里采艾草,童稚的欢笑声在路上、坡里、山涧回荡,处处洋溢着青葱岁月里过端午的气息。左瞧瞧,右看看,等到每人采的艾草差不多够了,就一起兴高采烈地往家赶,身后留下一路欢乐一路歌。到家后每人急着搬出凳子,把艾草放到自己的门楼上,据说也是为了熏虫、避邪。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因我家街门外就是一片宽阔的场地,也是南北东西路的交界处,平时都是小伙伴们玩聚、嬉闹的天地,端午节这 ……此处隐藏9044个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审议并批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由此,端午节不仅仅是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的节日,给我们的感觉,更是一个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喜庆日子。

屈原,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如此悲壮的伟人,如此悲壮的事迹。时过境迁数千年后的今天,渐渐地被淡化,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粽子,只是龙舟,只是被国家确立的法定节日。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几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如刀割,绝望地投江自尽。

社会时尚有一种魔力,它把很多事件、存在的生命力都用“流行”这个特殊的度量衡来衡量。都是寄托情思、拉动消费的重要资源,不管是西洋的情人节、圣诞节,还是我们传统的春节、中秋节,只要能流行开来,能成为时尚的,就是好节。端午节渐渐地变了味,粽子充满了时尚的味道,原先的原滋原味的粽子摆不上市面,而是各大商场打出的各样格式的粽子品牌在吸引着客户的眼球。此时,有谁会想到屈原?又有谁会真正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变成商家获取利益的`平台,处处充满了微笑的陷阱。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现实。

当我们“过节思源”之后,不由觉得端午的意义,不仅“使传统文化得到一个载体,使公民对传统文化的享有权利处于行使和享受的状态”;能以“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增进社交、增进社会团结的机会”;也不仅“端午插蒲艾,既驱赶蚊虫又美化环境”,还应该能以端午节,来感怀和继承屈原那种忧国忧民、心怀祖国、感念黎民的精神。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我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魂宝,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要从积极意义上挖掘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努力传承和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和艺术,让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绚丽多姿。端午节如此,其他节日也是如此。

端午节随笔14

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当这个节日来到,插艾蒿,点雄黄、包粽子、戴香包、赛龙舟等各种活动都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令人惋惜的历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国,想起汨罗江,想起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学家跟诗人屈原。

除了屈原,应该还有很多自己的亲人在这一天被我们一同怀念。我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无比思念我长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妈,我知道,她也一定会思念我的。

我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对我的哺育跟爱却远远超出了血缘的范围,在她精心呵护跟爱抚下,快乐考试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端午节的粽子跟香包,更让我无比怀念我的奶妈——那位漂亮健康宽容豁达的年轻女子。

是她在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时候向我敞开了温暖的怀抱,我在她的怀中贪婪地吸允着、索取着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怀抱中一天天饱满、长大、变美。

我长大了,要进幼儿园跟上学,城里跟乡下的距离把我拉离了她的怀抱,但我的心却无法离开她,因为她把母爱的种子深深种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乡下的小路跟小桥,奶妈家的柴门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图画。

那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我在睡梦中就能闻到粽子的清香跟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妈让小舅挽着蓝子天不亮就送来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几里路还温热的粽子,里面的各种豆儿跟枣儿把糯米染得红红的,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粽子撑得溜圆。

每年的这几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妈的粽子,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奶妈的粽子是最好吃的,谁都比不上。

装粽子的蓝子上还挂着奶妈亲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极了,是用各种丝线缠绕的小粽子的模样,小巧玲珑,香气芬芳,我挂在脖子上在学校向女同学炫耀着,高兴着,美着……

那感觉让我每次回忆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奶妈身边。

也有那么几次赶上在奶妈家过节,于是,包粽子就成了我最高兴的事,尽管我不会包,但还是象模象样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边上,拿着棕叶包着米跟豆儿,拿着草捆扎,每到这时候,奶妈都会高兴的一边包着手里的,一边教着我,还把我包的粽子也放入锅里一起煮,结果可想而知,我的粽子不是找不着,就是里面成了稀饭,尽管这样,她也从未责怪过我,还任我用手在盆里捞来捞去继续捣乱。

亲爱的妈妈,女儿现在仍然不会包粽子,不会缠香包,不是女儿不想学,而是女儿要把妈妈的粽子跟香包永远永远留在记忆中,那是什么样的粽子跟香包都无法替代的美的记忆,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过节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粽子,有没有香包?

女儿在这里为妈妈送上一份节日礼物,愿与您在梦中相会,亲手为您剥粽子,戴香包,亲口祝您端午节快乐!

欣闻国家已经把端午节跟春节、中秋节一起列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虽然还没有规定为法定假日,但重视传统节日的步子已经迈出,我想您听到这个消息也一定会高兴的,因为您爱这个节日。

端午节随笔15   又近五月端午,闻着大街上粽子散发出的香甜味道,我不由地想起了奶奶,想起了有奶奶陪伴的端午节。对于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奶奶来说,端午节有三件事必不可少:第一是给孩子们搓五色线,第二是抹雄黄酒,第三才是包我们爱吃的粽子。  奶奶说,五色线又叫“长命缕”,在端午当日给孩子们戴上能辟邪、防止五毒近身。不过,我们哪懂这些,只是看五色线花花绿绿,很漂亮。丝线一般由五种颜色组成,不过大部分时候受条件限制,能找到几种颜色的丝线就用几种。把不同颜色的`丝线整理好后,奶奶用牙齿咬住丝线的一头,另一头用双手拉紧开始向同一个方向拧。等奶奶把丝线拧成一股时,我们早已伸出自己的手臂,迫不及待地等奶奶给我们戴上。颈间、手腕和脚腕,一戴上五色线,我们立刻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也感觉比平日漂亮了不少。  接下来就开始抹雄黄酒了。雄黄酒是奶奶提前泡好的,在自酿的黄酒中加入一些雄黄,泡一段时间后,黄酒里就有一种浓浓的雄黄味了。其实,我们是不太乐意抹雄黄酒的。一是因为味道太重,有时刺激得眼睛都睁不开;二是因为抹在身上会留下黄色的印记,不太美观。但奶奶说了,雄黄酒必须抹,“抹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于是,我们只好乖乖地排成一排,任奶奶用棉球蘸着雄黄酒,在我们的额头、耳孔、鼻孔、腋下和手心、脚心都涂抹一遍。虽然味道不太好闻,但涂抹过后,顿觉一阵凉爽,我们便也开心起来。  包粽子是奶奶最擅长的手艺,也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用来包粽子的粽叶是春笋生长时脱落的叶子,这种叶子宽大柔软,而且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奶奶先把粽叶的一端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把泡好的糯米填进去,卷好后用棉线捆成菱形。在煮粽子的时候,奶奶会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的故事,常常让我们听得入了神。直到闻到粽子浓浓的香甜味儿,我们才回过神来,急切地想要一饱口福。  如今,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我早已不再戴五色线,不再抹雄黄酒,对粽子也没有了幼时的期盼。但每到五月端午,看到这些东西,我就会不可抑制地想起奶奶,奶奶的一颦一笑似乎仍在我眼前。原来,在每一种物品背后,都有一份思念,一份牵挂,一份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端午节随笔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